人员查询

近八成网民月收入5千元以下 上网主要干这22件事

  • 幸福中国 | 2018-02-01 10:25:35 | 来源:中国新闻网
  •   (原标题:权威报告:2017年你上网时主要干这22件事,同感么?)

     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2月1日电1月31日,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(CNNIC)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,截至2017年12月,中国网民规模达7.72亿,其中近八成月收入5000元以下,网上支付等22类为主的互联网应用使用率继续增加。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蓬勃下,每10个手机网民中,约有7个用手机支付,4个人订网络外卖,3个骑共享单车。

    中国网民规模。图片来自CNNIC报告截图

      中国网民规模。图片来自CNNIC报告截图

      手机网民比肩总网民规模

      该名为第41次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》(以下简称报告)显示,截至2017年12月,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.72亿,普及率达55.8%,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074万人。

      值得注意的是,网民手机上网比例继续攀升,手机网民规模达7.53亿,较2016年底增加5734万人,在网民中占比由2016年的95.1%提升至97.5%。

      性别上,中国网民男女比例为52.6:47.4,进一步与中国人口性别比例接近。截至2016年底,中国人口男女比例为51.2:48.8。

    中国网民的职业结构。图片来自CNNIC报告截图

      中国网民的职业结构。图片来自CNNIC报告截图

      在网民职业结构中,学生群体占比25.4%,其次为个体户/自由职业者,比例为21.3%。职业结构基本稳定。

      值得关注的是,截至2017年12月,中国仍有6.11亿非网民,其中城镇非网民占比为37.6%,农村非网民占比为62.4%。上网技能缺失以及文化水平限制是阻碍非网民上网的重要原因。

      调查显示,因不懂电脑/网络,不懂拼音等知识水平限制而不上网的非网民占比分别为53.5%和38.2%。

      

    中国网民个人月收入结构。图片来自CNNIC报告

      中国网民个人月收入结构。图片来自CNNIC报告截图

      近八成网民月收入5000元以下

      报告显示,2017年,中国网民结构规模向高收入群体扩散,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群体占比较2016年增长3.7个百分点。无收入的网民占比进一步缩小,从2016年的7%减少为5.2%。

      网民中,月收入在2001-3000元、3001-5000元的群体占比最多,分别为16.6%和22.4%。

      月收入在5001-8000元、8000元以上的群体占比分别为11.7%和8.5%。这也意味着近八成网民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。

    各类互联网应用的使用率。图片来自CNNIC报告截图

      22类主要互联网应用的使用率。图片来自CNNIC报告截图

      这一年,网民都干了些什么?

      报告中显示,2017年,各类互联网应用用户规模均呈上升趋势,其中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增长显著,年增长率达到64.6%;手机应用方面,手机外卖、手机旅行预订用户规模增长明显,年增长率分别达到66.2%和29.7%。

      报告指出,手机成为在线旅行预订的主要渠道。通过手机进行旅行预订的用户规模达到3.40亿,较2016年底增长7782万人,增长率为29.7%,使用比例由2016年的37.7%提升至45.1%。

      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持续扩大,用户使用习惯进一步巩固。截至2017年12月,中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5.31亿,较2016年底增加5661万人,年增长率为11.9%,使用率达68.8%。

    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及使用率。图片来自CNNIC报告截图

      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及使用率。图片来自CNNIC报告截图

      其中,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增长迅速,达到5.27亿,较2016年底增加5783万人,年增长率为12.3%,使用比例达70.0%。值得注意的是,网民在线下消费使用手机网上支付比例也由2016年底的50.3%提升至65.5%,而且线下支付加速向农村地区网民渗透。

      2017年下半年,共享单车成用户规模增长最显著的应用,截至2017年12月,共享单车国内用户规模已达2.21亿,占网民总体的28.6%,用户规模半年增加1.15亿,增长率达到108.1%。这意味着10个手机网民中就有3个使用共享单车。

      网络直播的发展也不容忽视,截至2017年12月,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4.2亿,网民使用率为54.7%。这意味着每2个网民中就有1个用网络直播。(完)

    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华夏法治网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
    • 华夏法治  |  www.hxfzw.com.cn  |  联系我们
    •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号:京ICP备16057604号-8
    •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(京)字第10155号
    • 主管单位:北京华夏百科信息技术研究院   主办单位:华夏法治文化研究中心  投稿邮箱:hxbkyj@163.com
    • 联办机构:华夏拥军爱警研究中心  技术支持:北京欣闻天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